�9“但再怎么说,也终归是老丞相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是眼睁睁看着我,从储君太子之位上,稳稳坐上皇位的老丞相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听闻此言,周仁心下不由一奇,手上仍把着脉,嘴上却也直接开口问道:“老丞相,不是不曾插手储君之事吗?”
�6�9�6�9“便是先帝曾以‘太子如何,可能继宗庙、社稷?’相问,老丞相也是噤口不答;”
�6�9�6�9“如今,更是极其注意和皇长子之间的往来——自前年,长公子劝说丞相不要再反对《削藩策》之后,丞相与长公子,更是再也没有过往来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难道这,都只是丞相做给外人看的?”
�6�9�6�9此言一出,却见天子启嘿然一笑,又自顾自摇了摇头。
�6�9�6�9再一阵长吁短叹,方感慨道:“当然不是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无论是先帝年间的朕,还是现如今的荣——凡是有关储君的事,丞相,都是极其注意忌讳的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但帮助,并不意味着必须做些什么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有些时候,什么也不做,也同样是一种帮助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说着,天子启便似笑非笑的望向周仁。
�6�9�6�9“丞相,是有权力在任何情况下,直言不讳的指出皇帝,在某件事上所犯的错误的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如果当年,故安侯觉得朕这个储君不合格,那便会直接告诉先帝:太子无德,无以奉宗庙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但丞相什么也没说,更什么也没做;”
�6�9�6�9“只是时刻注意和朕——和监国太子之间的关系,以免先帝猜忌,同时又配合着朕监国,熬过了先帝病重弥留的那几年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这本身就是将朕,默认为了社稷的继承人,同时也是在告诉先帝:太子没有值得指责的缺陷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这,又何尝不是一种帮助呢?”
�6�9�6�9···
�6�9�6�9“说来,反倒是我这个做天子的,颇有些对不起老丞相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先帝在时,老丞相虽是什么也没说、什么也没做,却也是在用中立的态度,来表明自己对储君的认可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但朕做了皇位之后,却因为《削藩策》一事,而同老丞相起了龃龉,更险些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“唉~”
�6�9�6�9“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,但朕对丞相,实在是有些愧疚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说到这次,天子启才终是展颜一笑,略带自嘲道:“便是这份愧疚,才让朕方才失了仪态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便是出于这份愧疚,朕才会对丞相那般不舍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听出天子启此言,是在为自己方才的失态做辩解,周仁也不疑有他,只含笑低下头去。
�6�9�6�9又默然把脉片刻,才终于将手收回。
�6�9�6�9强自压下眼底的哀愁,颇有些刻意的转移话题道:“如此说来,故安侯对长公子,也是类似的态度?”
�6�9�6�9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,天子启显然了然于胸。
�6�9�6�9感觉到周仁极为刻意的在将话题岔开,天子启也不拆穿,顺着话头便接了下去。
�6�9�6�9“不算是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——老丞相,被朕伤透了心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如果说先帝年间,老丞相是以沉默,来表达对储君太子的支持,那现如今,丞相就是真的不想掺和储君太子的事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荣那小子对此,当也是了然于胸,所以过去这两年,才会和老丞相不相往来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只不过,老丞相都要乞骸骨了,却仍旧没有哪怕一个字,提到储君太子的事——这也足以说明问题了。”
�6�9�6�9“至少老丞相认为,朕在册立储君一事上,不会有任何不妥……”
�6�9�6�9···
�6�9�6�9天子启、周仁二人,分明是在如老友般闲聊;
�6�9�6�9但在天子启这最后一句话道出口之后,原本还‘相谈甚欢’的君臣二人,却莫名沉默了下去。
�6�9�6�9天子启身前,周仁正低着头
第126章 公子,能否把握得住?(2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